未来的笔记本电脑什么样?能不能把电脑显示屏做成一支笔的模样,不用时把屏幕卷好塞进口袋,要用了再平整展开?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杨振国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展望完全有可能!
2011年,杨教授的团队就已发布了“卷对卷加成法”工艺印制的柔性电子标签(RFID),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真正使用的柔性电子标签,但当时产品中的印制电路板是单面印刷的。此后,杨教授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于今年共同研发出了可直接制造双面甚至多层柔性印制电路板的“印刷-吸附-催化加成法”新工艺,解决了多层柔性电路板通孔互连的核心问题,用更环保、低成本的方法实现了双面电路板的柔性印制,并将最终实现多层柔性电路板的卷对卷制造。在本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杨教授的团队将展示其新近研发的一种制造双面柔性印制电路板的“印刷-吸附-催化加成法”,这种新工艺将为绿色、低成本、大规模、卷对卷制造柔性印制电路提供新途径,实现产业化后将打破该领域高端技术和柔性电子产品大多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柔性印制电路板有多方面的应用。其一是射频识别(RFID),即人们俗称的电子标签。未来,电子标签能实现几米甚至几十米以外的远距离识别,将在物流管理、商品防伪、公共空间内的贵重物品管理、图书借阅和产品租赁等方面,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柔性印制电路板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将使得采用可随意折叠、弯卷的柔性屏幕来制造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成为可能。此外,柔性印制电路板在电子器件的多功能化、有机光伏特电池、有机传感器、柔性存储器、医疗保健、智能物品、智能纺织物等领域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因为此,杨教授对于柔性印制电路的研究和探索仍在不断深入。“今后,我们要尝试用有机材料来做芯片,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最终实现全加成、全印制的柔性电子产品的制造。”杨教授说。